課程講稿

計劃者之個體經濟學

因舊版課程無指定課堂作業與考試,因此統整所有作業、講義、考試內容合併列出。

    以下是2002年秋季班的課程簡略講稿。2004年秋季班略有調整一些單元及順序,但整體基本觀念是一樣。

    摘要

    周次

    課程講稿

    1

    作為核心課程的基礎,個體經濟學由檢視美國收入分配一些趨勢作為開場,包括愈趨不平等的因素:教育的回報率提高、移民、最頂級的分配是勝者全拿等等。

    接下來是供給、需求和彈性的標準內容。首先,學生要思考三種價值的計量:1生產者製造貨品的成本;2購買的價格;3對買家的價值(即是:很容易想像兩件貨品價格相同,但對買家的價值不同)。課程的其他部份的重點放在這三種計量的互動。

    2

    繼續〈供給、需求和彈性〉。Paul Joskow所描述的加州電力撤消管制史是個很好的例子。我認為Joskow的文章提出兩個理由(我數過的),說明這體制為何易出問題,甚至被巧取豪奪。其一是制度上反對訂定期貨合約,這使得整個州依賴現貨市場。其二是系統的政治本質使然:為了使消費者和公用事業等等有即時回報,這體系隱含地預設1990年代中期低電力批發價會永遠持續下去。一旦經濟複甦、批發價上漲,整個體系便不能維持。

    3

    效用最大化:標準討論前述的三種計量。

    4

    成本,科技與技術變遷:Autor、Levy與Murnane利用銀行的兩個後勤部門來說明電腦為何以及如何替代一些人的工作和輔助另一些人的工作。

    5

    開始討論利潤最大化的邏輯:標準討論前述三種計量。強調利潤最大化策略是由取決於市場結構。

    6

    完全競爭下的利潤最大化:標準內容。

    7

    壟斷下的利潤最大化:標準內容,強調在以前,壟斷往往源自供給面或規模經濟(或政府壟斷);時至今天,壟斷可以源自需求面或網絡外部效應(例如微軟)。

    也討論寡頭壟斷和壟斷性競爭的利潤最大化。過去只是簡略討論這兩個議題:寡頭壟斷的拗折需求曲線、用Palm Pilots和相關的PDA作為壟斷性競爭例子。現在我重新設計這部份課程,討論Cournot和Bertrand競爭,進而是Glen與Sarah Ellison最近的一篇文章研究網路零售商為應付競爭壓力,如何用手段讓顧客放棄低價改買高價商品。

    8

    賽局理論的簡短介紹。

    討論過去十年間的金融過度擴張:強調正確的發明設計。Fuller與Jensen的文章認為CEO的期權開始時是好點子,但在1990年代的泡沫化時期,期權成為股票分析員的人質,他們設定過高的利潤預測誘使投資者買入。在這樣的環境下,無法達到設定的利潤最後會導致股價(以及CEO的財富)下跌到崩盤,進而導致要做假帳。

    9

    簡介公共財、外部效應等等:標準內容。(個體經濟學到此結束,接下來是規劃經濟學)

    所有學生都需修讀規劃經濟學,這是一個跨領域的單元,一開始是用經濟學方式處理議題,後由非經濟學家討論具體的應用或問題。見11.202課程講稿。

    10

    期未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