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與思考

Language and Thought, Fall 2002

2002秋季課程
本課程深入觀察語言和思考間的各種關係。說不同語言的人會以不同的方式思考嗎?學習新的語言會改變思考方式嗎?會說多種語言的人在使用不同語言時會用不同方式思考嗎?有些想法是否無法抽離語言而思考?

指定教科書

課綱與詳述事項

  • 課程重點

這門研究所課程討論語言與思想,將認知、發展、文化心理學和語言學、人類學及民族學的觀念與發現結合在一起。本課程將深入探索語言與思考的領域。相關閱讀資料內容廣泛,可在這方面提供優良的基礎、為未來的科學研究者做準備。此外,相關資源中有各種網站連結,提供進一步研究用的資源。

 

  • 課程描述

本課程深入觀察語言和思考間的各種關係。說不同語言的人會以不同的方式思考嗎?學習新的語言會改變思考方式嗎?會說多種語言的人在使用不同語言時會用不同方式思考嗎?有些想法是否無法抽離語言而思考?課堂討論會將認知、發展、文化心理學和語言學、人類學及民族學的觀念與發現結合在一起 。

 

  • 課程要求

上課。

根據所讀論文內容進行報告。

 

  • 課堂報告

先天/先驗的爭議

S. Pinker (1994),《語言本能:心智如何創造語言》,第三章。紐約William Morrow & Co.出版。

D. I. Slobin (1996),從〈思想與語言〉到〈為說而想〉等各篇文章。選自J. J. Gumperz與S. C. Levinson合編《反思語言關係》一書,70到96頁。本書為《語言的社會文化基礎之研究》叢書第十七冊。

E. Hunt與F. Agnoli (1991),〈Whorf假說:認知心理學的觀點〉。《心理學評論》,第98卷第三期,377到389頁

語言為選擇者相對於建構者

1. 彈性

L. McDonough、S. Choi與J. Mandler (2003),〈瞭解空間關係:有彈性的兒童與使用詞彙的成人〉。《認知心理學》,第46卷第三期,229到259頁。

S. J. Hespos與E. S. Spelke(未出版),《語言的觀念先驅》。

Hespos, S. J. & Spelke, E. S. (unpublished). Conceptual precursors to language.

2. 閱讀方向

R. A. Yamada與Y. Tohkura (1992),〈日本人對美式英語/r/和/l/音感知實驗中變因之影響〉。《感知與心理物理學》,第52卷376到392頁。

W. Strange與S. Dittman (1984),〈日本成人英語學習中辨音訓練對/r/和/l/音感知的影響〉。《感知與心理物理學》,第36卷131到145頁。

3. 母音

P. K. Kuhl (2000),〈語言、心智與腦:經驗更改感知〉取自M. Gazzaniga所編《認知神經科學新引》。麻省理工學院出版社。

顏色與形狀

E. H. Rosch (1973),〈自然類別〉。《認知心理學》,第4卷,328到350頁。

D. Roberson、J. Davidoff與L. Shapiro(印刷中),〈化圓為方:「好」形狀的文化關係〉。將刊載於《認知與文化期刊》。(譯註:已載於本期刊第2卷第一期29到51頁。)

時間

1. 時態與時間順序

A. Guiora (1983),〈語言與概念之形成:跨語言分析〉。《行為科學研究》,第18卷第三期,228到256頁。

2. 以時間為距離及量的標準

I. Mori (1976),〈兒童速度與歷時概念的跨文化研究:比較日本與泰國的兒童〉。《日本心理學研究》,第18卷第三期,105到112頁。

D. Casasanto與L. Boroditsky(準備中),時間與語言。

3. 書寫方向

B. Tversky、S. Kugelmass與A. Winter (1991),〈圖像使用中跨文化與發展的傾向〉。《認知心理學》,第23卷第四期,515到557頁。

K. Mirikawa與M. McBeath (1992),〈聯結於閱讀方向的側向動作判斷差異〉。《視覺研究》,32卷第六期,1137到1141頁。

材料或物體的分類

M. Imai與R. Mazuko(印刷中),〈重新評估語言影響論:個人翻譯中各語不同的範疇與普遍存在知識的關係〉。

J. Lucy (1992),《詞類與認知:語言影響假說的個案研究》(72到84頁)。

E. Colunga 與L. B. Smith (2000),〈學著去學習字詞:語言與材料偏差的跨語言研究〉。波士頓大學語言習得研討會上展示的海報。

H. Yoshida與L. B. Smith(印刷中),〈改動存在論的界限:使用日語、英語的兒童如何類化動物與人工製品的名稱〉。

性別

M. Sera、C. Berge與J. del Castillo (1994),〈英語、西班牙語中的性別對其使用者語法、概念的影響力〉。《認知發展》,第9卷第三期,261到292頁。

A. Guiora (1983),〈語言與觀念形成:跨語言分析〉。《行為科學研究》,第18卷第三期,228到256頁。

H. Foundalis (2002),印歐語性別的進化。《認知科學學會第二十四屆年會會議公報》。

R. Mulford (1985),〈冰島語代名詞性別的理解:語意因素與形式因素〉。《兒童語言期刊》,第12卷第二期,443到453頁。

M. Perez-Pereira (1991),〈性別之習得:西班牙兒童的啟示〉。《兒童語言期刊》,第18卷第三期,571到590頁。

空間

P. Li與L. R. Gleitman (2002),〈局勢逆轉:語言與空間推理〉。《認知》,第83卷,265到294頁。

S. C. Levinson、S. Kita、D. B. M. Hawn與B. H. Rasch (2002),〈局勢再逆轉:語言影響空間推理〉。《認知》,第84卷,155到188頁。

A. Shusterman與E. Spelke所著,載於《以空間語言訓練兒童導向能力之效果》的未出版論文。

事件

1. 事件發生之情狀或方式

S. Gennari、S. Sloman、B. Malt與W. Fitch (2002),〈語言與認知中的動作事件〉。《認知》,第83卷第一期,49到79頁。

A. Papafragou、C. Massey與L. Gleitman (2002),〈搖動、撼動跟滾動:語言與認知中的動作表現〉。《認知》,第84卷第二期,189到219頁。

2. 時態

L. Boroditsky、W. Ham與M. Ramscar (2002),〈事件之感知有何共同特性?比較英語和印尼語使用者〉。《認知科學學會第二十四屆年會會議公報》。

3. 時貌

L. Boroditsk與Z. Trusova(準備中),〈各語言不同動詞時貌及其對思想的影響:在英語和俄語中標示事件完成〉。

數(第一回)

Giaquinto(印刷中),〈心智的數線〉選自P. Carruthers編《文化與心智底層》。

K. S. Mix、J. Juttenlocher與S. C. Levine (1996),〈學齡前兒童是否習得數量的視聽協調?〉《兒童發展》,第67卷,1592到1608頁。

B. Hermalin與N. O’Conner (1990),〈因數與質數:做為一種特定的數學能力。〉《心理醫學》,第20卷,163到169頁。

數(第二回)

1. 以功能性磁振檢查研究精確相對於概略數量的表現

S. Dehaene、E. Spelke、P. Pinel、R. Stanescu與S. Tsivkin (1999),〈數學思考的來源:行為與腦部造影的證據〉。《科學》,第284卷,970到974頁。

R. Stanescu-Cosson、P. Pinel、P.-F. van de Moortele、D. Le Bihan、L. Cohen與S. Dehaene (2000),〈瞭解計算困難症:以腦部造影研究數量運作區大小對大腦網路運作確算、概算的影響〉。《腦》,第123卷,2240到2255頁。

2. 字詞長度的影響與算術問題操作

C. Lemer (2000),碩士論文部分章節(以法語寫成),或未出版之英語手稿。副標題未定。

Gathercole與Baddeley,〈比較使用不同語言的兒童計算速度與算術學習(副標題未定)〉。

3. 不同語言中的數詞

K. Miller、S. M. Major、H. Shu與H. Zhang (2000),〈順序之知識:中文與英文中數名與數的概念〉。《加拿大實驗心理學期刊》,第54卷,129到139頁。

推理

1. 推理中與事實相反的假設

J. Lucy (1992),《語言分歧與思想:有系統地說明語言影響假說》。劍橋大學出版社:英國劍橋。(208到256頁)

2. 雙語使用與認知控制

E. Bialystok (1999),〈雙語使用者心智的認知複雜性與注意力控制〉。《兒童發展》,第70卷第三期,636到644頁。

3. 因果關係

心智理論

H. Lohman與M. Tomasello(手稿),《假信念理解的發展過程中語言的角色》。

J. G. de Villiers與J. Pyers (2002),〈由補語到認知:複雜句與假信念理解之關係的演變研究〉。《認知發展》,第17卷第一期,1037到1060頁。

M. Siegal、R. Varley與S. C. Want (2001),〈心智凌駕語法:失語症患者與發展中兒童的推理〉。《認知科學趨勢》,296到301頁。

引導成型與概念改變

C. Smith與C. Unger (1997),〈「每格都有幾個點」實驗有何意義?概念的引導成型與無表面提示的視覺相似物〉。《學習科學期刊》,第六卷,143到181頁。

D. Gentner、S. Brem、R. W. Ferguson、A. B. Markman、B. B. Levidow、P. Wolff與K. D. Forbus (1997),〈類比推理與概念改變:刻卜勒個案研究。〉《認知科學期刊》,第6卷第一期,3到40頁。

相關連結

以下連結均為語言與思考領域的額外資源;有專門學會經營的網站,也有任何讀者都可獲得新知的區域。很多網站都有提供進一步學習的資源,也有可下載、用於課堂教學的資料。

 

The links below are online references for additional resources in the field of language and thought. These range from professional societies that maintain links to areas that any reader can explore in the field of language and thought. Many of the linked sites provide resources for further study, as well as downloadable resources that can be used for classroom teaching. 

 

 

 

認知

Cognition

認知科學會有最近新聞,以及研討會、補助及徵才的最新資訊,以及許多相關的研討會。

The Cognitive Science Society has the latest news and information on conferences, funding, and employment, along with a host of related conferences.

認知神經科學會致力的心智與腦部研究,以調查認知的心理、計算與神經科學為目標。

The Cognitive Neuroscience Society is commit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mind and brain research aimed at investigating the psychological, computational, and neuroscientific bases of cognition.

美國心理學會以科學導向發起、保障、促進心理學的研究、應用、教學,並增進人類福祉。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Society promotes, protects, and advances the interests of scientifically oriented psychology in research, application, teaching, and the improvement of human welfare.

人腦定位組織提供教育性的討論空間,使人得以交換最新資訊、發表各種最新人腦定位研究成果。

The Organization for Human Brain Mapping provides an educational forum for the exchange of up-to-the-minute and ground breaking research across modalities exploring Human Brain Mapping.

心理科學會促進心理學及相關科學研究的交流。

The Psychonomic Society promotes the communic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 psychology and allied sciences.

語言學
Linguistics

美國應用語言學會是一個專業組織,由有興趣或實際參與應用語言學領域各種原理的學者組成。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Applied Linguistics is a professional organization of scholars who are interested in and actively contribute to the multi-disciplinary field of applied linguistics.

美國歷史語言學會主要由學者組成,研究古希臘羅馬的語言、文學及文明。

The American Philological Association is the principal learned society for Classical Studies of ancient Greek and Roman languages, literatures, and civilizations.

計算機語言學會為國際性科學專業團體,由涉及自然語言與計算機問題的研究者組成。

The Association for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is the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and professional society for people working on problems involving natural language and computation.

文學暨語言學計算學會支持語言與文學研究中的電腦應用。

The Association for Literary and Linguistic Computing supports the application of computing in the study of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美洲機器翻譯協會為所有有興趣於以某些方式使用電腦翻譯的人服務。

The Association for Machine Translation in the Americas is dedicated to anyone interested in the translation of languages using computers in some way.

認知科技學會關注資訊科學對人類認知發展的衝擊。

The Cognitive Technology Society concerns the impact on human cognition of developments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國際口語傳播學會囊括口語傳播的所有面向:聲學、語音學、音韻學、語言學、自然語言處理、人工智能、認知科學、訊號處理、模式認知等。

International Speech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covers all the aspects of Speech Communication: Acoustics, Phonetics, Phonology, Linguistics,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ognitive Science, Signal Processing, Pattern Recognition, etc.

銘文學會的目的在發現及解讀古代銘文。

Epigraphic Society is concerned with the discovery and decipherment of ancient inscriptions.

美國語言學會以學術會議、出版品與促進語言學進步的活動為會員服務。

The Linguistic Society of America serves its members through scholarly meetings, publications, and special activities designed to advance the discipline.

歷史語言學會致力於語言的學術研究。

The Philological Society is devoted to the scholarly study of language and languages.

符號化互動研究會為國際性社會科學專門組織,由對質化研究-特別是互動研究-有興趣的學者組成。

The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Symbolic Interaction is an international social science professional organization of scholars interested in qualitative, especially interactionist, research.

線上參考資料
Online References

人腦是愛荷華大學設置的線上虛擬醫院網站,提供一系列令人驚訝的人類中樞神經影像,嬰兒的到大人的都有。

The Human Brain is an online virtual hospital site hosted by the University of Iowa that provides a stunning array of images of the human central nervous system from infants to adult.

講者介紹

Prof. Lera Boroditsky

Prof. Susan Carey

Prof. Elizabeth S. Spelke

翻譯工作人員

翻譯人員洪曉慧

繁體編輯朱學恒、洪曉慧

簡體編輯朱學恒、洪曉慧

檔案後製處理洪曉慧、謝旻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