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niel Pauly 談海洋基準線的改變

Daniel Pauly: The ocean's shifting baseline

在我們有生之年,海洋生態系統逐漸衰退,魚的平均長度逐漸變小可以證明這一點。然而,如Daniel Pauly 在Mission Blue講台上向我們說明的,每當海洋基準線下降,我們就稱它為新的「正常」基準線。什麼時候我們才會停止向下調整這個基準線?

講者介紹

Daniel Pauly

Daniel Pauly是Sea Around Us計畫主持人,計畫內容是研究世界漁業對海洋生態系統的影響。他協助開發的軟體被用於模擬和追踪世界各地的海洋生態情況。

Daniel Pauly是英國哥倫比亞大學漁業中心的Sea Around Us計畫主持人。Pauly領導構思和共同開發了一套軟體,成為世界各地海洋專家所使用的重要工具。在Sea Around Us計畫和其他研究中,他開發了觀察複雜海洋數據的新方法。 Pauly的貢獻包括Ecopath生態/生態系統模擬軟體套件;龐大的FishBase魚類資料庫,魚類線上百科全書,還有進一步的,Sea Around Us計劃定量分析結果。

譯者介紹

翻譯人員洪曉慧

繁體編輯朱學恒、洪曉慧

簡體編輯朱學恒、洪曉慧

檔案後製處理洪曉慧、謝旻均


Daniel Pauly 談海洋基準線的改變

  • 我要談論一個極細微的想法-關於基準線的改變,因為這個想法可在一分鐘內解釋完畢,所以我先告訴你們三個故事,來填補演講時間。第一個故事跟達爾文-我心目中的英雄有關。如你們所知,1835年他在這個地方,你們以為他在追蹤雀類,但並非如此,事實上他在收集魚類。他形容其中一種非常「普遍」,就是帆鰭石斑(sailfin grouper),牠們直到80年代都是漁獲量大宗,現在這種魚已被列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瀕危物種紅色名單上。我們已在加拉帕戈斯群島和其他地方聽過這個故事很多次,所以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重點是,我們仍前往加拉帕戈斯群島,我們仍然認為它是原始的,手冊上仍說它的生態未曾改變,所以,這裡發生了什麼事?

    第二個故事也說明了另一個概念,稱為腰圍的改變,因為-(笑聲)我1971年前往那裡研究-一個位於西非的潟湖,我前往那裡是因為我成長於歐洲,我希望以後在非洲工作,我想我可以融入那個地方,但我遭受嚴重的曬傷,說服了我確實不屬於那裡;這是我第一次被曬傷。

    這個潟湖被棕櫚樹環繞,你們可以看到,還有一些紅樹林。潟湖裡有羅非魚,約20公分長,一種叫做黑顎羅非魚(blackchin tilapia)的品種。以捕捉這種羅非魚為主的漁業持續捕獲大量魚類,他們曾有過一段黃金時期,他們的獲益高於加納平均所得。27年後,當我前往那裡時,這種魚的大小已縮水一半,成魚的長度是5公分,牠們已受基因演化的推動而改變。潟湖中仍有魚類,人們仍快樂地捕魚,魚也快樂地生活在那裡;所以什麼也沒改變,但一切都改變了。

    展開英文



  • 我的第三個小故事是,我是將拖網引進東南亞的幫兇,在70年代-嗯,從60年代開始-歐洲進行了很多開發項目,漁業開發意味著對已有10萬名漁夫的國家施壓,強迫他們進行工業捕漁。這條小船相當難看,名為「慕蒂亞拉4號」,我乘著它出海,我們在整個南中國海南部,特別是爪哇海進行調查。我們所捕獲的,我們不知道該如何形容,我們所捕獲的,現在我知道是大海底部,我們捕獲的90%是海綿,及其他附著於海底的動物。事實上,大多數魚類只是碎片上的小點,成堆的碎片是珊瑚魚類,基本上這等於將海底搬上甲板,然後隨意丟棄。

    這些照片非常特別,因為這個轉變非常迅速,你在一年內做了一項調查,然後開始進行商業性捕魚。海底發生改變;在這個例子中,一片堅硬的海底或軟質珊瑚變成一灘爛泥。這是一隻死烏龜,牠們無法食用,牠們會被扔掉,因為已經死亡。有一次我們抓到一隻活的,牠還沒被淹死,人們想殺死牠,因為牠很美味。這座由碎片形成的山,事實上是每當漁民進入一片從未被捕撈過的區域時收集而成的,但這不會被記錄在案。

    展開英文



  • 我們改變了世界,但我們不記得了。我們調整了我們的基準線,到達新的水平,但我們不記得其中曾經存在什麼。如果你將這些做個總結,會發生像這樣的情形。y軸顯示的是一些好現象:生物多樣性、虎鯨的數量、貴國的綠地、供水情況;隨著時間推移,情況發生改變,因為人們理所當然的行為而改變。每一代人們都會用他們有感知的生命開始時所得到的圖形作為一個標準,然後向前推論,將其中差異視為一項損失,但他們沒有意識到在損失之前發生了什麼事。你可以看到一個持續的變化,到了最後,你希望能保存那可悲的剩餘物。然而,在很大程度上,這正是我們現在想做的。我們想保存已消失或不復原貌的東西。

    現在,人們應該思考這個問題對人們的影響。當然,在獵食性社會中,人們殺害動物,經過好幾代之後,他們不知道自己造成了什麼改變,因為,顯然動物在滅絕、變得稀少之前,數量總是相當豐富,所以數量豐富的動物不會消失,會消失的總是稀有動物。因此他們沒有意識到這個巨大損失。某一段時期,我們將注意力放在大型動物,在海洋中,這意味著大型魚類,因為我們的捕撈,牠們越來越稀少,過了一段時間後,幾種魚類僥倖留存,我們認為這就是基準線。

    展開英文



  • 問題是,為什麼人們接受這一點?好,因為他們不知道其中有所不同。事實上,很多人、科學家們會爭論,是否真的有所不同?他們會爭論這一點,因為以早期模式提出的證據,並不是他們希望的證據呈現方式。例如一些出自船長口中的逸聞,說在這個區域觀察到大量魚類,是不會被採用的,或通常不會被魚類科學家採用,因為它不是「科學」。所以現在的情況是,人們不知道過去的情形,即使我們生活在有文化的社會,因為他們不信任過去的訊息來源。

    因此,海洋保護區可扮演這個重要角色,因為藉由海洋保護區,我們事實上可以重現過去,我們可以重現人們無法想像的過去,因為基準線已轉移到極低之處,這是為了讓可以看見海洋保護區的人們,及藉由它提供的見識而獲益的人們,使他們能重設他們的基準線。

    那些因為沒機會而無法這麼做的人呢?例如住在中西部的人?我認為藝術和電影或許可以填補這個空白,還有模擬。這是一幅切薩皮克灣的模擬圖,很久以前,切薩皮克灣有灰鯨-在500年前。你們注意到,圖中的色彩和色調就像「阿凡達」中的一樣(笑聲)。如果你想想「阿凡達」,如果你思考人們為什麼會對它如此感動,不僅是其中的「風中奇緣」故事-為什麼人們會對這個影像如此感動?因為它喚起在某種意義上已失去的東西。所以我建議,我唯一要提供的建議是,卡麥隆拍攝海中版的「阿凡達II」。

    非常感謝。

    展開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