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克文談中國與美國注定要發生衝突嗎?

Kevin Rudd: Are China and the US doomed to conflict?

前澳洲總理陸克文研究中國文化多年,擁有以獨特觀點觀察過去數十年中國力量崛起的優勢。他詢問:中國日益增長的野心是否將無法避免地引發與其他大國的衝突-並提出替代方案。

講者介紹

陸克文

研究「中國全球關係未來的可能性」過程中,澳洲前總理陸克文得出不樂觀的結論:衝突迫在眉睫。

憑藉對中國文化、語言和歷史的深入瞭解(陸克文是哈佛大學貝爾弗中心資深研究員),陸克文和他的同事研究美中關係的替代進程,以避免看似必然的對立。陸克文於全球金融危機期間擔任澳洲總理(亦為G20創始者之一),協助澳洲走出經濟衰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稱讚他使用的經濟刺激策略堪稱會員國典範。陸克文也是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所長,這是專門研究亞洲事務的智庫。

譯者介紹

翻譯人員洪曉慧

繁體編輯朱學恒、洪曉慧

簡體編輯朱學恒、洪曉慧

檔案後製處理洪曉慧、謝旻均


陸克文談中國與美國注定要發生衝突嗎?

  • 大家好,我叫凱文,我來自澳洲,我是來幫忙的。(笑聲)

    今晚我想談一個關於兩個城市的故事,其中一個城市叫華盛頓,另一個叫北京。因為這兩個首都如何塑造它們的未來,以及美國和中國的未來,影響的不僅是這兩個國家,也影響了我們所有人。也許藉由許多我們不曾想過的方式:我們呼吸的空氣、我們飲用的水、我們食用的魚、我們海洋的品質、我們未來使用的語言、我們擁有的工作、我們選擇的政治體系,當然,還有戰爭與和平這個重大問題。

    看見那個傢伙嗎?他是法國人,他名叫拿破崙。幾百年前,他發表了這個驚人的預測:「中國是沉睡的獅子,當她醒來後世界將為之震撼。」拿破崙犯過一些錯,但這一點毫無疑問是正確的。因為如今中國不僅是醒了,中國已站了起來,邁出腳步。留給我們的問題是:中國將走向何方?我們如何與這個21世紀的巨人並肩前行?你開始注意一些令你備受衝擊的數據,無論以何種衡量方式-PPP(購買力平價指數)、市場匯率等-它顯示中國將在未來十年內成為世上最大的經濟體。他們已經是世上最大的貿易國、最大的出口國、最大的生產製造國,也是世上碳排放量最大的國家;美國位居第二。因此如果中國真的成為世上最大的經濟體,思考一下:這將是史上第一次,自從這個傢伙-喬治三世,他跟拿破崙的關係不太好-登上英國國王寶座以來,世上即將形成的最大經濟體,既非英語系國家,亦非西方國家,也不是自由民主國家。

    如果你不認為這將對世界未來的發展造成影響,我個人認為你一定是吸了什麼東西。這不是指你來自科羅拉多州(美國第一個大麻合法化的州)。簡言之,我們今晚的問題是如何理解這場巨變,我認為這是21世紀前半期最大的改變,它影響了許多方面。這將影響世界的核心,這場變動悄無聲息、持續不斷地發生,以某種無法偵測的方式發生,我們卻將注意力放在烏克蘭怎麼了、中東怎麼了、ISIS恐怖組織怎麼了、ISIL基地組織怎麼了、我們未來的經濟會如何?

    展開英文



  • 這是一場緩慢而無聲的革命,伴隨巨大改變而來的是巨大的挑戰,這個巨大挑戰就是:這兩個大國,中國和美國,順帶一提,美國在中文裡的意思是「美麗的國家」。思考一下,這是中國在一百多年前替美國取的名字,這兩種偉大文明,這兩個偉大國家是否能為他們本身及世界開創共同的未來?簡言之,我們是否能開創一個和平共榮的未來?或我們將面臨戰爭或和平的巨大挑戰?

    我有15分鐘時間闡述「戰爭或和平」,這比他們給這個人寫《戰爭與和平》這本書的時間稍微短了些。人們問我,為何一個在澳洲鄉下長大的孩子會對學習中文產生興趣?有兩個原因,這是第一個。這是名叫貝琪的牛,貝琪是其中一隻伴隨我在澳洲鄉下農場長大的乳牛。看見這雙手嗎?它們不適合務農,因此我很早就發現在農場工作不適合我,中國則是能讓我脫離澳洲農場生活的安全途徑。這是第二個原因。這是我母親,有人曾經聆聽母親的建議嗎?有人曾經聽從母親的建議嗎?我很少這麼做,但母親給我的建議是,某天她遞給我一張報紙,標題寫著《我們將經歷巨大的改變》,這個改變就是中國進入聯合國。當時是1971年,我剛滿14歲,她給我看了這個標題,她說:「理解及學習這一切,因為這會影響你的未來。」因此身為歷史學優等生,我決定我最該做的事就是學習中文。

    學習中文很棒的一點就是你的中文老師會給你取個新名字,因此他們給我這個名字:「克」,意思是克服、征服;「文」,這個字代表文學或藝術。「克文」,經典文化征服者。有人名叫「凱文(Kevin)」嗎?從「凱文」到「經典文化征服者」確實是一大提升。我被叫「凱文」一輩子了,你是否也被叫「凱文」一輩子?你是否比較喜歡被叫成「經典文化征服者」?因此之後我加入澳大利亞外交部,但這裡使我的驕傲-獲得驕傲前總不免先摔一跤。當時我在北京的大使館,準備陪我們的大使前往人民大會堂,他要求我為他在人民大會堂的第一次會議做翻譯,因此我來到現場。如果你參加過中國的會議,就知道現場的會議桌擺放成馬蹄型。馬蹄型會議桌頂端坐著非常顯赫的大人物,沿桌而下坐著不那麼顯赫的大人物,以及一些像我一樣的小角色。然後大使以一句不雅的話開場,他說:「澳中目前正享受前所未見的親密關係。」我暗想:「這聽起來既笨拙又奇怪,我不妨修飾一下。」請把這句話記入筆記:「千萬別這麼做。」我們應採用更優雅、更文雅的說法,因此我的翻譯如下:「澳中關係最近處於高潮關係。」房間另一端是長久的沉默,你可以看見坐在馬蹄型會議桌頂端的大人物臉色瞬間發白,位於馬蹄型會議桌末端的小角色發出無法遏抑的大笑,因為當我修飾大使的話語:「澳中目前正享受前所未見的親密關係。」事實上我所說的是:「澳中正體驗絕妙的性高潮。」(笑聲)

    那是我最後一次被要求做翻譯,但這個小故事蘊含著智慧,那就是當你認為自己瞭解這個擁有五千年歷史的精深文化,總有新的知識值得學習。歷史總是與我們背道而馳,當談到美國與中國攜手打造共同的未來時。看見上面這個人嗎?他不是中國人,也不是美國人,他是希臘人,名叫修昔底德。他寫了《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他對雅典和斯巴達做了卓越的觀察:「正是雅典的崛起及斯巴達因此引發的恐懼使戰爭無法避免。」因此有了所謂「修昔底德陷阱」的說法。這個傢伙,不是美國人,也不是希臘人,他是中國人。他名叫孫子,他寫了《孫子兵法》。如果看底下那段很長的敘述:「攻其不備,出其不意。」對中美關係來說似乎不是好現象。這傢伙是美國人,名叫葛雷厄姆.艾利森,事實上他是位於波士頓的甘迺迪政府學院老師,目前他正在進行一個研究項目,那就是:「在崛起的力量與既有的強大力量之間,所謂『戰爭無法避免』的修昔底德陷阱是否適用於未來的中美關係?」這是個核心問題,葛雷厄姆所做的是研究自西元1500年以來歷史上15個案例,研究前例的情況,15個案例中有11個都以慘烈的戰爭結束。

    展開英文



  • 你或許會說,「但是凱文-或經典文化征服者-那已成往事,我們現在生活在一個互相依賴的全球化世界,不可能再發生這種情形。」你猜如何?經濟歷史學家告訴我們,事實上我們達到經濟整合及全球化最鼎盛的時期是1914年,就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這是發人深省的史鑑。因此如果我們思考這個重要問題:中國如何思考、感受及定位自己與美國的關係,美國亦然,我們如何獲得使這兩個國家和文明有機會共同合作的底線?我先談這一點:中國對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的觀點。第一,中國認為在過去一百年的歷史中飽受西方國家的折辱。從鴉片戰爭開始之後,西方列強瓜分中國,因此20至30年代像這樣的標語出現在上海街頭:「狗與華人不得入內」。如果你是中國人,在自己的國家看見這種標語會有什麼感受?

    中國相信並感受到如同1919年巴黎和會的情況:當德國殖民地歸還給世上所有國家時,德國在中國的殖民地如何?它們全給了日本。當日本在1930年代侵略中國,全世界都袖手旁觀,冷漠以對。此外,更重要的是,中國一直認為美國和西方國家不接受中國政治體系的正當性,因為它與我們這些自由民主國家截然不同。中國也堅信美國直到今天仍意圖破壞他們的政治體系,中國也堅信它被美國的盟友和圍繞在領土四周的美國戰略夥伴制約。此外,中國人打心底覺得我們這些西方國家太過傲慢,因為我們並未意識到本身體系、政治與經濟上的問題,卻對他人指手畫腳。中國也認為事實上我們西方國家應為我們眾多的偽善行為感到羞愧。當然,在國際關係中一個巴掌是拍不響的,其中也牽涉到另一個國家,那就是美國。那麼美國如何回應這些觀點?美國一一作出回應。對於美國是否制約中國的問題,他們說:「不,看看蘇聯的歷史,那才叫制約。」相反地,美國和西方國家歡迎中國進軍全球經濟,更重要的是歡迎他們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美國和西方國家說,中國在智慧財產權問題上作假,並向美國和跨國公司發動網路攻擊。此外,美國說中國政治體系基本上就是錯誤的,因為它們與美國和西方國家崇尚的人權、民主、法制觀念截然不同。

    除此以外,美國有何想法?他們害怕中國擁有足夠力量時,將在東南亞和大東亞地區產生大規模影響,把美國踢出局。當中國的力量足夠強大時,將單方面伺機改變全球秩序規範。除了以上這些,美中關係還算融洽,沒什麼實質問題。挑戰在於那些根深蒂固的感受,那些根深蒂固的情緒及思考模式,中國人稱之為「思維」,即思考方式。我們如何打造兩國共同未來的基礎?我僅提出一個觀點:我們可以基於建設性的現實主義框架達成共同目標。這是什麼意思?以務實態度面對意見分歧,別讓任何分歧引發戰爭或衝突,直到我們具備解決這些問題的外交手段,以建設性態度處理兩國之間的雙邊、區域及全球問題,這將造福所有人類。在亞洲成立能促進合作的區域性機構,一個亞太共同體,對全球性事務則採取進一步行動,就像你們去年底展開的行動,攜手對抗全球氣候變化,而非針鋒相對。當然,前提是你們必須擁有共同機制及政治意圖才能達成以上目標。

    展開英文



  • 這都是可以做到的事,但問題是,這一切能單獨實現嗎?理智告訴我們必須這麼做,但我們的心呢?我在澳洲國內對這個問題有些許體驗:如何使兩個民族團結在一起,基本上他們過去沒有太多共同點。當時我向澳洲原住民道歉,這對澳洲政府、澳洲國會、澳洲人民來說是算總帳的日子。在澳洲原住民經歷200年肆無忌憚的凌虐之後,是我們白人道歉的時候了。重要的是,我記得當澳洲原住民前來聆聽這個道歉時,我凝視他們的臉。這是相當特別的經歷,例如年長女性告訴我,她們五歲時硬生生從父母身邊被帶走的故事。像這位女士,對我來說相當震撼的體驗是,當原住民長者進入國會大廈時,我擁抱並親吻他們,一位女性對我說,這是她此生第一次被白種人親吻。她當時已年過70,這是個悲傷的故事。然後我記得有一家人對我說:「你知道嗎?我們為了這件事從北方一路開車來到坎培拉,一路開過鄉下地區,接受道歉後,在回程路上停在一間咖啡館買奶昔。」他們安靜地、試探地、小心翼翼地走進咖啡館,有點不安,我想你們知道我在說什麼。但道歉會之後發生了什麼事?咖啡館裡每個人,每個白種人都起立鼓掌。這些澳洲人的心裡產生了某種變化。白種人,我們的原住民同胞,我們尚未完全解決所有問題,但我告訴你們,這是新的開始。因為我們不僅用理智思考,也用心去感受。

    因此如何總結今晚所提出的大問題:美中關係未來將如何發展?理智告訴我們有前進的道路,理智告訴我們其中存在政策框架、共同語言和機制,可透過例行高峰會做這些事,改善現況。但我們的心也必須尋找途徑,重新想像美中關係的可能性,以及未來中國參與全球事務的可能性。有時候,夥伴們,我們只需要有跨出第一步的信心,不需要太清楚會在哪裡著陸。在中國,他們正談論著中國夢;在美國,我們早已熟悉「美國夢」這個詞。我認為對全世界來說時機已到,我們可以思考一些或許能稱之為「人類夢」的東西。人類夢,因為如果我們這麼做,我們或許可以改變看待彼此的方式。人類夢,這是我給美國的挑戰,這是我給中國的挑戰,這是我給所有人的挑戰。但我認為只要有意願、有想像力,我們就能實現由和平與共榮所構築的未來,不會再次重蹈戰爭的悲劇。謝謝各位。(掌聲)

    Chris Anderson:十分感謝你的演講,似乎你本身也參與其中,你以某種獨特的地位向雙方提出建議。

    陸克文:我們澳洲人最擅長的就是舉辦酒會,你讓人們共聚一堂,提出這樣那樣的建議,然後我們把酒言歡。但不僅如此,對身為美中兩大國的朋友的人來說,你可以有所作為,你可以做出實際貢獻。對在場所有優秀人士來說,下次你遇見來自中國的人,不妨坐下來聊聊天,看看能否得知他們的來歷及想法。我對所有有機會看見這場TED演講的中國人所下的挑戰是:同樣這麼做。只要雙方都希望改變,世界就真的能做出重大改變,我們這些處於中間的人也能做出一些小貢獻。

    CA:凱文,加油,我的朋友,謝謝。

    陸克文:謝謝,謝謝大家。(掌聲)

    展開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