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 Brown談鼓勵設計師勇於築夢

Tim Brown urges designers to think big

Tim Brown說,設計行業是專注於創造精緻、時尚的物品-甚至像濾出淨水般的擠出問題來,以顯示它能發揮更大的作用。他呼籲設計理念應轉變為區域性、同心協力及具參與性的「設計思考」。

講者介紹

Tim Brown

Tim Brown是「創新與設計」公司IDEO的執行長,認為設計的關鍵方法在於觀察入微。

Tim Brown是「創新與設計」公司IDEO的執行長,認為設計的關鍵方法在於觀察入微。接續創辦人David E. Kelley的位置之後,Tim Brown繼續帶領這家公司朝融合設計、商務與社會研究的使命前進,提出深層研究及理解後的設計與概念,他們稱之為「設計思考」。 IDEO是一般行號在想要全盤重新思考一項業務或產品時會求助的公司─無論是從速食集團到高科技新興產業,或從醫院到大學。 IDEO不斷地設計及原創各項領域的產品,從救命的手提式心臟去顫器,到將曼哈頓Prada專賣店的動土細節定

譯者介紹

翻譯人員洪曉慧

繁體編輯朱學恒、洪曉慧

簡體編輯朱學恒、洪曉慧

檔案後製處理洪曉慧、謝旻均


Tim Brown談鼓勵設計師勇於築夢

  • 這個早上我想要談一下從設計轉化為設計思考會如何,螢幕上這張舊照片是我受雇從事的第一個專案,大約是在25年前,這是一台木工機的一部份,我的任務是讓這個東西看起來摩登些,也更容易使用些,我當時認為自己幹得不錯,但不幸地,不久之後這間公司倒了,這是我做的第二個專案,一台傳真機,我在這新科技產品的周圍加上顯眼的外殼,但同樣地,18個月之後,這項產品遭到淘汰。


    以現在的眼光來衡量,這整個「科技」都已落伍,其實我學的很慢,但最後我明瞭到也許有關設計的一切,並非全然如此重要,像是讓東西更具吸引力、更好用些或是更具賣相,專注於一項設計時,也許只是單一的產品,過去我總是想要為其增值,反而忽略其應有的影響,我想這個小小的設計觀點是一個比較近期的現象,事實上,可能出現在二十世紀的後半期,當設計變成一種消費主義的手段時。


    所以,今日我們談到設計,特別是當我們在大眾媒體讀到相關報導時,我常常談到像這樣的產品,有趣嗎?是的;合意嗎?也許;重要嗎?不然,但並非總是如此,而我想要建議的是,如果我們採取不同的設計觀點,不要太過於注重在物件上,而多著重於設計思考的方式,我們可能會看到一個較大的影響。


    這位紳士是Isambard Kingdom Brunel,十九世紀時,在他設計生涯中產出許多偉大的作品,包括布里斯托的Clifton吊橋,還有Rotherhithe的泰晤士河隧道,兩項都是很偉大的設計,也都深具創新力,而他最偉大的創造剛好貫穿牛津這裡,名為「大西部鐵道」,孩提時期,我住在非常靠近這裡的地方,而我最喜歡做的一件事情是沿著鐵道騎腳踏車,等待大型快車呼嘯而過,您可以在J.M.W. Turner的畫作中看出端倪,畫名為「雨濛、蒸氣與速度」。


    Brunel當初的目標是讓乘客能體驗到飄浮過田野的感覺,那可是在十九世紀!為了達成這個目標,意味著他需要建造出最平坦的坡度,那是史無前例的,也必須建造許多橫跨河谷的長距高架橋,圖中是高架橋橫跨Maidenhead的泰晤士河,還有就像在Wiltshire Box一樣的長隧道,但他沒有就此滿足,他沒有停止對設計最佳鐵道旅程的夢想,他想像出一套整合的運輸系統,讓乘客可以從倫敦搭火車出發,再轉乘船舶在紐約上岸,一趟從倫敦到紐約的旅程,這是他建造的S.S. Great Western號,用以接駁上述的後半段旅程。

    展開英文



  • Brunel 在100年前所做的工作是在專業設計浮現之前,但我想他是運用設計思考來解決問題,並創造出改變世界的發明,設計思考起源於Roger Martin,他是多倫多大學商學院教授,他稱其為整合思考,即探索對立想法的能力,以及對立約束的能力,以創造出新的解決方案,套用到設計上,即是平衡嚮往意念,即人類想要的事物與科技可行性,還有經濟效益,像「大西部」這樣的創舉,我們可以將平衡延伸到絕對極限。


    因此,我們可以從這樣變成這樣,不斷重建世界的系統思考家,如教父般身著黑色高領毛衣及名牌眼鏡的人們,鑽研於小細節上,隨著我們工業社會的成熟,設計變成一項專業,而且聚焦於更為微小的輪廓中,直到達到絕對的美感、影像和時尚,我不是來這裡批評什麼的,我是教會中從事正職工作的良民,我這兒剛好有一付名牌眼鏡,你看,但我的確認為設計可能又再次朝向碩大的方向發展,而那都要歸功於,設計思考的運用,對新型態的問題來說,如:全球暖化、教育、保健、安全、乾淨飲水之類,就當設計思考重新浮現的此刻,我們也見到它開始應對新型態的問題,有些我們可以觀察到的有用基本概念。


    我也想在接下來幾分鐘的時間內談談,首先是設計是以人為主,它或許整合了科技與經濟的考量,但一開始是以人類需求或其可能的需求為主,什麼讓生活更便利或更有趣?什麼讓科技更有用及可用?但那不僅是良好的人體工學,將按鍵設計到對的位置,通常是關於瞭解文化與其脈絡,然後我們才能知道從何處獲得新點子。

    展開英文



  • 所以,當一支團隊在印度執行一項新的視力篩檢專案時,他們想要瞭解這些學童心中的渴望與動機,以瞭解他們如何扮演一定的角色,來協助篩檢他們父母的視力。Conversion Sound已發展出一種高品質、極低售價的數位助聽器,主打開發中國家,在西方,我們依賴訓練有素的技師來調整這些助聽器,但在像印度這些地方,這類技師壓根兒不存在,因此需要一支團隊到印度去幫助病人與社區衛生工作者,讓他們瞭解PDA及PDA上的一個應用程式如何能取代那些技師,進行調整與診斷的服務,該團隊並非從科技下手,而是先從人與文化開始,所以,如果人們需要的是一個起點,設計思考則是迅速推動了,從實際操作中學習並非思考要建立什麼,相反的,建立是為了思考,建立原型能加速創新的進程,因為不只是我們將創意導入這個世界,它同時也讓我們開始瞭解到其優缺點,我們越是加速其進程,創意越能加速進化。


    很多人不斷地談論與報導位於印度Madurai的Aravind眼科醫院,他們在服務赤貧病人方面做出了極大的貢獻,他們將來自負擔得起醫療費用病人的收入交叉補助那些負擔不起的病人,他們十分有效率,也非常有創意,幾年前,當我到訪時,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們的意願,很早以前就定出了創意的原型,這個生產設備是他們能大幅降低成本的主因之一,他們自行製造人工水晶體,這些水晶體能取代因白內障受損的水晶體,我想部份也是因為他們的思想原型,讓他們能真正地達到那樣的突破,因為他們將成本降低,從一付200美元,降到一付只要四美元,另一部份的原因是他們沒有建造漂亮的新工廠,而是使用其中一間醫院的地下室,沒有設置大型的機具,不採取西方製造商的作法,而是使用低成本的CAD/CAM原型技術,他們現在是開發中國家最大的水晶體製造商,最近也搬進了一間客製化工廠。


    所以,如果人們需要的是起點及模範原型,即推動進程的載具,那我們就得問一些關於目的地的問題,並非將消費視為其基本目的,而是設計思考正開始探索參與的可能,從介於消費者與製造商之間的被動關係,轉為每個人主動加入體驗這些有意義、具生產性、且有利可圖的進程,我想借用Rory Sutherland談及的一個概念,「無形的事物也許比有形的事物更有價值」,如果稍作延伸,我認為參與性系統的設計,以其更多的價值形式來看,除了金錢以外,它是可以同時被創造與計量且將成為首要的主題,不只是對設計而言,對我們未來的經濟也是如此。

    展開英文



  • William Beveridge於1942年撰寫其第一份著名的報告,企圖將大不列顛打造成福利國時,他所希望的是,每位公民都是主動的參與者,也都能照看自己的福利,但在他撰寫第三份報告時,他承認自己的理想破滅,他所創造的是一個福利消費者的社會,Hillary Cottam、Charlie Ledbetter,和Hugo Manassei都來自Participle,他們將這個參與的概念放入標題為Beveridge 4.0的宣言之中,他們建議了一個架構,讓福利國的概念重新出發,他們的其中一個方案叫作Southwark Circle,合作對象是南倫敦Southwark的居民和一小支設計團隊,目的是要開發一個新的會員制機構,協助年長者解決日常問題,設計經過改善與研發,150位年長者及其家人參與其中,隨後才於今年初實施這項服務。


    我們也許可以將這個參與的概念導入其邏輯的結論,我們可以說,設計有產生最大影響的可能性,如果將它從設計師們手中抽離,讓每個人都參與其中的話,美國醫療體系中的護士與醫師,Kaiser Permanente,研究改善病人體驗的主題,特別著重於他們交換資訊及換班的方式,藉由一個觀察式的研究計劃,腦力激盪出新作法和快速原型,而發展了一套全新的換班方式,一改先前要回到護理站,以討論病人形形色色的狀態與需要,而發展出一套能在病房中進行的系統,就在病人面前,使用簡單的軟體工具,藉此,他們把交接病人狀況的時間,從40分鐘降到平均12分鐘,增進了病人的信心與護士的快樂,如果以之乘上所有系統裡40所醫院病房中的護士人數,事實上會產生非常巨大的影響,而這僅是醫療體系,數以千計的轉機之一,也只是一些環繞著,設計思考的基本概念及一些應用了設計思考的新專案型態。


    但我要回頭來談談Brunel,並提出一個也許能解釋現況發生原因的關聯性,及為何設計思考也許是一項有用的工具,這個關聯性就是「改變」,改變發生時,我們需要新的選擇與新的創意。

    展開英文



  • Brunel的作品發表於工業革命的高峰期,當時整個生活與我們的經濟都正被重建中,現在Brunel時期的工業系統已成定局,亦成為現今問題的一部份,但我們仍然處於巨大的改變中,而那改變迫使我們要問我們社會中一些相當基本層面的問題:我們如何保有健康?如何管理自己?如何教育自己?如何保護自己的安全?在這些改變之中,我們需要新的選擇,因為現存的作法已經落伍了。


    為何需要設計思考?因為它給我們一個應付問題的新方法,而非陷於一向保守性的作為,那使我們僅能在有限的選項中做最佳的決定,設計思考鼓勵我們跳脫窠臼,探索新選擇與作法,還有前所未有的新創意,但在我們討論跳脫窠臼的進程之前,有個很重要的第一步,就是,我們試圖回答的問題是什麼?什麼是設計概要?


    Brunel可能會問這樣的問題,「我如何從倫敦搭火車前往紐約」?而我們今日又可能會提出何種問題呢?這些是我們最近常被要求思考的問題,其中比較特別的,是來自於我們所合作的Acumen基金,在由比爾與美琳達蓋茲基金會所資助的專案中,我們如何改善安全飲水的獲取,以造福世界上最貧窮的人們,同時還要刺激,當地的飲水供應者改革創新。

    展開英文



  • 我們不找一大群美國設計師來提供可能合適也可能不合適的新點子,而是採取一種比較開放、合作及參與的方式,我們將設計師和投資專家與11個印度國內的供水機構組織起來,藉由座談研討,他們發展出創新的產品、服務與商業模式,我們主辦了一場競賽,資助其中五個機構來發展他們的創意,他們因此能研發並反覆思考這些想法之後,IDEO和Acumen再花幾星期與他們共事,協助他們設計出新的社會行銷活動、社區擴大服務策略、商業模式、儲水的新水管及運水的推車,其中一些創意已經上市,同樣的流程也正與東非的NGO合作進行中。


    對我而言,這個專案顯示我們能延伸出多大的影響,就從這小小的一步開始,也就是那些我曾做過的事,在我設計生涯開始的時候,藉由關注人類的需求與使用模範原型來快速地啟動創意,讓進程跳脫設計師之手,讓社區主動參與,我們就能應付更大、更有趣的問題,就像Brunel,只要專注於系統上,我們就能創造出更大的影響力,這就是我們正努力不懈的事。


    事實上,我相當感興趣,或說非常有興趣的,就是瞭解這個社區認為我們能做什麼,我們認為什麼樣的問題是可以用設計思考來解決的?如果您有任何點子,歡迎您貼到Twitter上,記得加上帶井字號的#CBDQ,這是不久前的版面,當然你可以搜尋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只要使用相同的井字代號。


    我相信設計思考,事實上可以帶來改變,幫助我們想出新的點子及新的創意,比最流行的主街商品更棒,為此,我想我們必需採取較昂貴的設計觀點,要像Brunel一樣,不要侷限在專業的牢籠中,第一步就是開始提出適切的問題,感謝聆聽。
    (掌聲)

    展開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