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ren Armstrong 談黃金法則的復興

Karen Armstrong:Let's revive the Golden Rule

在慈悲憲章推出數週前,Karen Armstrong著眼於21世紀宗教扮演的角色:它的教條會不會分裂我們?還是會因為共同利益使我們團結起來?她闡述了可以推動世界信仰,並使黃金法則復興的催化劑。

講者介紹

Karen Armstrong

Karen Armstrong是一位能在現代世界宗教中激發議論,並深具獨創性的思想家。

宗教思想家Karen Armstrong寫了超過20本關於信仰和主要宗教的著作,研究伊斯蘭教、猶太教和基督教有何共同點,以及我們的信仰如何塑造世界歷史和驅動時事。 Armstrong之前是一位修女,在關於這方面的經驗已有兩本著作:《穿越窄門》這本書是關於她在修道院的七年時光,《螺旋樓梯》則是關於她之後的靈性覺醒。她在主要一神論宗教以及原教旨主義的共同特點上,發展出對傳統信仰的批判。她在基督教合一方面的看法相當有影響力。 Armstrong 得到2008年TED大獎的願望,是請求我們幫她匯集

譯者介紹

翻譯人員洪曉慧

繁體編輯朱學恒、洪曉慧

簡體編輯朱學恒、洪曉慧

檔案後製處理洪曉慧、謝旻均


Karen Armstrong 談黃金法則的復興

  • 多年來,我一直感到沮喪。因為身為一位宗教歷史學家,我已敏銳地意識到,慈悲的中心法則,在世界各地主要信仰中,每個都已發展出各自的版本,即所謂的黃金法則。有時,它有一個積極的版本:「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同樣重要的是消極的版本:「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審視你內心深處,探究是什麼讓你痛苦。然後在任何情況下,拒絕用任何方式將這種痛苦施於別人身上。

    人們都強調慈悲的重要性,不只是因為聽起來不錯,而是因為它行得通。人們發現,當他們實行這個黃金法則,如孔子所說:「終生行之」,不只是你做一天好事,然後回復到貪婪和自私的生活,而要整天、每天都這麼做。你將自己從自我中心抽離,放入些別的東西,然後你超越了自己,它將你帶入這樣的存在;就是稱之為神、涅盤、喇嘛、道的境界。某些超出我們所知,存於我們自我約束當中的東西。

    但你知道,大多時候你對這些根本一無所知,這是宗教生活相當核心的部份。因為一些令人驚訝的例外,很多時候,當宗教人士聚集在一起,或宗教領導人聚集在一起,爭辯著深奧的理論,或發表充滿仇恨的議論,或反對同性戀之類的人。通常人們並不真正想要有慈悲心。我有時會看到,當我對宗教人士演講時,某種桀驁不馴的表情掠過他們臉上,因為人們往往認為自己是正確的,這當然違背了修習的目的。

    為什麼我這麼感謝TED?因為他們非常輕柔地將我從滿是書的房間中帶出,帶領我進入二十一世紀,使我能夠對更廣大的聽眾演說,比我能想像到的多得多。因為我對這一點感到迫切,如果我們不設法在全球落實黃金法則,讓我們對待所有人,不論他們可能是誰,都好像他們是我們自己一樣重要;我懷疑我們能看見一個能傳承給下一代的世界。

    展開英文



  • 我們這時代偉大的任務之一,是建立一個全球性的社會。正如我所說,是人們可以共同生活在和平中的世界。而宗教,應該做出主要貢獻,而不是被視為問題的一部分。當然,不只是宗教人士得相信黃金法則,這是一切道德之源。這是個把自己放在他人立場,富有想像力的共鳴行動。

    因此,在我看來,我們有一個選擇,我們可以說出,或強調我們信仰的教條和偏執處;或者我們可以回到拉比時代;拉比希勒爾生於比耶穌還早的年代,有次要求一位異教徒來總結整個猶太教義,他一腳站著說,「你所憎恨之事也不要施於你的鄰居;這是律法,其他一切都只是註腳」。

    拉比和早期教會神父說,任何將經文解釋為孕育仇恨和蔑視的行為皆非正統。我們需要恢復這種精神,這不只是將要發生的事,因為愛的精神充滿了我們,我們必須做到這一點;我們可以做到這一點-以現代通訊技術,這是TED所引導出的。我已受到相當多的鼓舞,來自所有合作夥伴的回應。在新加坡,我們有一個團隊,將使用這個憲章使分裂癒合。

    這個觀念最近已在新加坡社會中如雨後春筍般興起,一些議會成員希望將它實現於政治上。在馬來西亞也將有一個藝術展覽,著名藝術家將要帶領一些年輕人,向他們顯示,慈悲也存在於所有藝術的根源中。在整個歐洲,穆斯林社區也舉辦了活動和討論會,討論了在伊斯蘭及所有信仰中慈悲的核心。

    展開英文



  • 但它不能就此打住,它不能僅止於啟程階段。宗教教育僅專注於對深奧教義的信仰,這就是我們犯錯的地方。宗教教育永遠必須引領出實際行動。我打算在這方面努力,直到我死的那一天。而且我想繼續與夥伴合作做兩件事情-教育和刺激富有慈悲的思想。必須要進行教育,因為人們如此背離了慈悲之道;人們往往認為這只是意味著為別人感到難過。如果你只是想想罷了,你當然不會瞭解慈悲;你也必須身體力行。

    我希望他們能使媒體參與,因為媒體是關鍵,能幫助消融一些陳舊的看法,就是我們對其他人的看法;就是這一點將我們彼此分割。這同樣適用於教育工作者。我希望年輕人有動力,就是對一個富有慈悲的生活方式充滿動力和挑戰,也瞭解到它需要敏銳的智慧,而不僅僅是一種感傷的感覺。

    我想呼籲學者以自己和其他人的傳統觀點,來探討這個慈悲的主題。也許最重要的是,鼓勵對於無情言論的敏感度。因為人們有這個憲章,不論他們有信仰或缺乏信仰,他們會感到有力量可以挑戰無情的言論,鄙視那些言論。那些來自他們的宗教領袖、政治領袖及來自業界領袖的無情言論。因為我們可以改變世界,我們有這種能力。

    展開英文



  • 我從未想過把這個憲章貼上網,我仍然停留在舊世界,與一大堆研究人員一起坐在一個房間,發出鮮為人知的聲明。TED介紹我一個全新的方式來思考及提出想法,這就是TED的傑出之處。在這個演講廳中有所有的專業知識,如果我們將這一切集合起來,就可以改變這個世界。當然,有時問題似乎很難克服。

    不過,我想在結束前引用一位英國牛津作家的話-我不常引用他的話,就是作家C.S. Lewis。但他寫的一件事,從我還是個小女孩讀到它的時候開始,就一直駐留在我腦海中;這是在他的著作《四種愛》中所寫的-他區分了愛欲。當兩個人互相凝視,著迷的看著彼此的眼睛,然後他將這個與友誼做比較。當兩個人並排站立,可以這麼說,肩並肩,眼睛注視著一個共同的目標。

    我們不需愛上對方,但我們可以成為朋友。而我深信,我很強烈的覺得,當我們在Vevey的小小審議中,各種不同教派的人聚集在一起,並肩努力為一個共同的目標而努力,彼此間的差異消融;我們學會和睦相處,我們學習共同生活,並瞭解彼此。非常感謝。(掌聲)

    展開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