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講稿

住房與人群服務

因舊版課程無指定課堂作業與考試,因此統整所有作業、講義、考試內容合併列出。

    這份概括性課堂講稿以提綱形式討論幾個與課程有關的問題,列出本學期內要討論的課題框架。

     

    住房和服務的三種模式

     

    照護的連續

    這類型的照護從一個具體環境轉移到另一個。或多或少這變得不再如前的緊急和集中,即是從醫院轉移到獨戶家庭(共同利益社區),或者從獨戶家庭轉移到護養院(養老院)。

     

    “處理問題”

    分隔

    整合

    孤立有問題的人群(一如孤立有問題的淋巴细胞)

     

    這種方法也在學校使用:Otis Pint指出是這樣對待“問題”兒童的。例子是把這些孩子送往差勁的學校。另一種方法是送往監獄。意思就是把他們送到另一種體制。人們從住房體制被趕入監獄或戒毒系統。

     

    把照護帶到當地

     

    照護的連續

     

    框架設置

    住房和收入是關鍵。

    服務和協調是關鍵:把問題放回原處。

     

    無家可歸者的分類:

    經濟成因

    境遇成因(例如,火災、失業、離婚)

    長期成因

     

    各自行事的問題(筒倉問題)(後遺現象就是無家可歸)。

    (編註:筒倉問題,意指各專業領域各自行事,沒有溝通綜合,猶如筒倉並排。)

    監獄

    醫院

    戒毒所

     

    Marty和Don總結對麻州無家可歸問題討論時,提出元框架作結:

    市場驅動的供應/需求

    社會福利(消費者主權)

    社會控制

     

    基本上,論文的觀點是不同機構有不同的元框架:麻州社區和發展執行辦公室的框架是市場驅動和社會控制;公共福利部的元框架是社會福利;最終的“四個女人的妥協”本質上是四個辦事機構採取這三種策略的一些組合。另一觀點是各機構一直在平衡這三種策略的一些組合,只是強調的重點不同。必然出現的是同樣的關係和動態會有這些因素的同樣組合。這三種框架全都在發揮作用:問題在於這些機構的偏向和讓那一框架主導。

     

    干預

    1. 為什麼要干預?

    2. 如何干預?

    3. 對問題的“根源”有什麼假設?

     

    為什麼要社會干預?

    如何干預?

     

    胡蘿蔔(獎勵)

    服務策略

    硬服務:職業培訓、日間護理、語言補習等等。

    技巧建立或者解決具體缺陷/問題(戒毒治療)

    軟服務:交際、心理學、養兒技巧(預防毒品問題)

    特殊物品:第八條款(房租補助),食物券,醫療補助制度

    [if !supportLists]§    [endif]現金:讓人們在市場運作(Marty的要求)。無家可歸者同盟的觀點認為只須提高福利。

     

    2.大棒子(制裁)

    如果你不停止x,那麼y就隨之而來。(例如,如果你不停止毒品交易,你就會被趕出公共住房。如果你不停止濫用毒品,我們把你的孩子帶走。)

     

    3. 胡蘿蔔加大棒子

    如果想要x,你不得不接受y。(例如,如果你想要工資,必須工作。如果你想要福利券,你必須接受社會福利部門的服務,學會如何為人父母。)

     

    對問題根源的基本假設

    個人之成為“問題”(或是有“需要”),從總體層面看是有根本的區別,即:

     

    個人責任的問題(Mead, Gilder, Murray)

    “體制失效”未能提供可用的就業機會,即是結構性爭議(Katz, Wilson)

    兩者間相互作用的中間立場(Ellwood)(間接也是J.Q. Wilson的說法)

     

    對個人責任/結構性成因的二分法總體看法,與“為什麼”和“怎麼樣”的問題兩者之間有什麼關係?

     

    “為什麼”和“怎麼樣”問題表

     

    為何行動?

    如何行動?

    社會成本

    福利效應

    胡蘿蔔

    大棒子

    胡蘿蔔和大棒子

    個人成因

    X

     

     

    X

    X

    結構性成因

     

    X

    X

     

     

    兼而有之

     

    X

     

     

    X

     

    在討論執行的缺陷時,這些分類和框架有什麼作用(如果能起作用)?(討論在此特別注重社會福利部門,公共福利部門和麻州社區和發展執行辦公室如何發揮為棲身於庇護所的家庭的作用,即是社會福利部門為那些未能有住房,身陷困境的人們提供解決辦法。)

     

    缺陷分為三種:

     

    政治上不情願撥款:設計的缺陷,未能在恰當的時間交付資源,例如立法機關不撥款對“身處困境”的人發放福利券。

    未能各司其職:社會福利部門無法說到做到。

    方案的設計有缺陷:即是把人們趕往庇護所,卻不提供社會福利工作人員或在家時可以拿到福利券;這方案在概念上就是錯誤。

     

    連續系列

     

    服務對象:根據情況/年齡分類的人群(例如,監獄中的青少年父母)

     

    服務地點:設施/分散

     

    服務方式:

    合作社/社區與個體

    自願和指定

    休息和無休息

     

    模式

     

    具體特性

    大規模/小規模 (規模管理服務的成本收益)

    共用空間/私人空間(集體社區與較傳統的模式)

    特殊設施/分散的站點(併入社區與要有私人身份認同)

     

    原理

    服務對象、服務方式和服務原因的概念模式決定具體空間的特點和規模。

     

    3. 服務

    服務種類:硬服務與軟服務

    服務地點:在設施中或是在服務站點外

    強制性與自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