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han Rockstrom 談讓環境引領我們發展

Johan Rockstrom: Let the environment guide our development

人類的發展已耗用過量的地球資源,但 Johan Rockstrom 提醒我們,文明進展也讓我們習得科學來認清這一點並自我反省。他的研究已發現九種「星球極限」,這可以引領我們進而保護地球上許多重疊的生態系統。

講者介紹

Johan Rockstrom

如果地球是個能自我調節的系統,那麼,很明顯地,人類的活動足以打斷其運作。Johan Rockstrom 領導一支科學家團隊,定義了九種不可逾越的星球極限,如此一來,才能保住這個系統的平衡。

Johan Rockstrom 是永續新作為─「星球極限」的領導,他率領著一支包含 29 名橫跨各領域的頂尖科學家團隊,Rockstrom 和斯德哥爾摩復原力中心辨認出九種關鍵的地球進程或說系統,並點出,當任一系統超越其極限時,將引爆一場重大的系統潰決。氣候變化即是其中的一項後果,但更包括其他人為的威脅,諸如海洋酸化、多元生態滅絕及化學污染。 Rockstrom 於斯德哥爾摩大學教授自然資源管理,且是斯德哥爾摩環境學院和斯德哥爾摩復原力中心的執行主任。他是全球水資源的有力說將,研究在全球缺水區域建

譯者介紹

翻譯人員洪曉慧

繁體編輯朱學恒、洪曉慧

簡體編輯朱學恒、洪曉慧

檔案後製處理洪曉慧、謝旻均


Johan Rockstrom 談讓環境引領我們發展

  • 我們住在一顆受人類主宰的星球,我們將史無前例的重擔負在地球的諸多體系上,這是個壞消息,但也許讓各位驚奇的是,這也可算是個好消息,因為科學,我們成為第一個認知到我們可能危害地球的穩定和調節能力的世代,而那是人類發展的重要支援,這也是則好消息,因為我們所面臨的星球危機無比巨大,過往的解決方法已不足以應對,事實上,我們正處於需要巨幅轉變的時期,而那也為創新開了一扇窗,還有新概念和新作法,這是一趟面對人類文明挑戰的科學之旅,在這個全球永續發展的時期,在這趟旅程中,我除了要帶領各位,還有一位好朋友,一位利害相關者,但卻總是缺席,就當我們在處理環境議題談判時,而她拒絕妥協,大地之母,所以,今天我要帶她一同登臺,讓她一同見證這趟神奇之旅,這旅程也將謙遜地的提醒我們,在過去 10,000 年之間所享有的恩典,即過去10,000 年間,地球上的生活條件,這是非常重要的一段期間,那幾乎是我們在地球上完全成為現代人類的一半時間,也幾乎等同發展我們所知文明能力的時期。

    展開英文



  • 這就是地球上的環境情況,這圖表示溫度變化的走向,80,000 年前溫度急遽上升的危機中,我們離開非洲,殖民澳洲,另一場危機是在 60,000 年前,我們離開亞洲來到歐洲,再一場危機,40,000 年前,我們進入了非常穩定的全新紀時期,這是地球全史中,我們所知唯一能維繫人類發展的時期,進入這個時期後的數千年間,我們放棄了集獵生活模式,人口從數百萬人成長到今日的 70 億人,美索不達米亞文化發展出農耕,開始圈養牲畜與種植農作,還有各位熟悉的羅馬、希臘與其他文明,而這些都發生在這顆星球上,因為她可以維繫人類文明的發展,問題是我們從四個方面壓榨,這顆可憐的星球,從四個方面壓榨她,首先當然是人口成長,這不僅是攸關數量,不僅是因為我們已成長到 70 億人口,並邁向 90 億人口的事實,這也是個攸關平等的問題,地球上主要的環污是由少數富有國家所造成,那 20% 在 18 世紀中期搭上了工業化的列車,而地球上的多數國家現在都想要發展、獲得發展的權利,且大部份都是在追求非永續的生活形態,這是一道很重要的壓力;第二道施於地球的壓力是氣候議程,這一個大問題,政策對科學的解析是,那已足以穩住溫室氣體不超過 450 ppm 的 CO2 警戒值,避開均溫超過兩度,避開我們可能造成南極西端冰原融化的危機,那會造成海平面上升 6 公尺,避開造成格陵蘭冰原融化的危機,那會造成海平面另外上升 7 公尺,各位可能認為氣候壓力已讓強壯且具復原力的地球夠煎熬了,但不幸的是,第三道壓力更強,那是生態系統的衰敗;史無前例,過去 50 年中,我們目睹了這般劇烈的地球生態官能與作用的衰敗,其中一項是其長期的氣候調節功能,無論是森林、陸地或多元生態;第四道壓力是詫異,見解與證據等都證實我們必需放下舊時作法,即認為生態系統是線性、可預知且可受我們線性系統的控制,但事實上,詫異是普及的,因為系統衰敗是非常快速、突然且常是無法逆轉的,各位,這種人類壓力施於地球之上,其程度是驚人的!

    展開英文



  • 事實上,我們已進入一個全新的地質年代,「人類世」,即人類是變化的主要推動力量,就星球層級而言,身為一位科學家,我要問這話的證據何在?證據是,不幸地,多的很!不只是二氧化碳,那有著像曲棍球棒般的加速變化模式,各位可以採用幾乎任何種有關人類安康的參數,笑氣、甲烷、森林濫伐、過度漁獵、土地荒漠化與物種滅亡等,這些都有著同樣的模式,就在過去的 200 年間,同時,這些也在 50 年代中期開始多元化,二次世界大戰後的 10 年,清楚顯示出人類冒險的巨幅成長,從 50 年代中期開始,這是我們首次能清楚看到全球層級的痕跡,我可以很肯定地說,當深探以上所有類別的個別研究,各位會發現某些很重要的東西,截至目前,我們所獲致的結論是,我們要從哪裡開始扭轉曲線的上升?因為我們已經進入最具挑戰與刺激性的十年,就地球的人類文明史而言,這十年間,我們必需要扭轉這些曲線,但這似乎還不夠,如果僅是扭轉這些曲線,並瞭解其上升對地球造成的壓力,我們還必需體認到的事實是,系統的確有多種穩定的狀態,由多種臨界值分開來,如這張杯球圖所示,杯深代表系統的復原力,系統可能逐漸地因為氣候變化的壓力、侵蝕與多元生態滅亡,而失去杯深,即復原力,但那顯然是健康的,但突然間,從其中一個臨界點跌落(Upff),抱歉,改變了狀態並就此滑落到預料之外的後果中,之後,新生物物理學邏輯接手,新物種出現,系統被鎖住。

    展開英文



  • 這麼說有憑據嗎?有,珊瑚礁系統、多元生態、低營養素和堅硬的珊瑚系統已面臨多層壓力,包括過度漁獵、非永續的觀光和氣候變化,危機成真,系統崩盤,失去其復原力,柔軟珊瑚取而代之,不受歡迎的系統出現,後者無法維繫經濟與社會的發展;北極是另一例,美麗的系統,這是一個全球層級的調節性生物群落,不斷地忍受氣候變化的衝擊,表面上看起來沒事,但在 2007 年時,沒有科學家會預料到,突然間,球滾過一個臨界點,系統突然,且非常令人驚訝地,失去 30% 到 40% 的夏日覆冰,戲劇性在於,當系統出現這個問題,邏輯可能改變,系統可能會被鎖在預料之外的狀態,因為它改變了顏色、吸收更多能量,系統可能會噎住,我認為,人類文明的最大警示旗是我們處在一個危險的勢態下,附提一點,各位都知道,這個議題中的唯一一面紅旗是,某國的潛艦將一面紅旗插在北極的底部,以便宣示對石油資源的控制,另外,如果我們有證據,而我們真的有,濕地、森林、〔不清楚〕、雨林是照著這種非線性的方式發展,全球 30 位左右的科學家首次聚在一起並提問,「我們真的要把地球放入鍋煮嗎」?我們因此要回頭自問,我們正在威脅這個超級穩定的全新紀狀態嗎?我們真的正在將自己放入那樣一個情境嗎?那情境就是我們太過接近臨界值,這會導致有害、且是我們極不願發生的,也可說是災難性的,造成人類的發展的改變。

    展開英文



  • 你不想要站在那裡,事實上,你根本不被准許站在那裡,即這位先生所站在的地方滿是激流泡沫且濕滑的臨界點,事實上,有個柵欄位於這個臨界點的極上游處,超過那柵欄,就等於進入危險區,這是新作法,兩、三年前,我們才體認到舊作法,僅是分析、鼓吹和預測未來的參數,專注於縮小對環境造成的影響,但那是過去式,現在,我們必需要自問,哪些大型的環境進程是我們必需加以看管,以讓我們安然的活在全新紀?甚至,我們是否能,這要感謝地球系統科學的重大進展,指認出臨界點?即那個我們或許可以期待非線性變化的點,我們是否也能定義一個星球極限,一道柵欄?欄內是人類文明的安全運作空間,這項研究之前登在《自然》雜誌上,時間是 2009 年底,那是經過多年的分析得到的最終論點,我們僅能發現九種星球極限,這些在積極的控管下將能讓我們擁有一個安全的運作空間,這當然包括氣候,但可能讓你感到好奇的是那不只是氣候,但那顯示出我們與許多地球系統有相互的關連,包括三個大系統,氣候變化、平流層的臭氧破壞及海洋酸化,這三樣是大系統內含大量臨界值的科學證據,年代是地球的史前期間,但我們同時含括,我們稱之為,緩慢變量,這個系統深入探究了調節並緩衝地球復原力的能量,地球上大量氮與磷循環的相互干擾、土地使用變化、多元生態滅亡的比例、淡水的使用,其功能包括調節地球生物量、碳螯合作用和多元化等功用,但有兩個我們無法量化的參數,空氣污染,包括暖化氣體和污染空氣的硫與硝酸鹽,還有化學污染,合起來,這些形成一個完善的整體,在「人類世」中領引著人類的發展,瞭解到地球是一顆複雜的自我調節系統,事實上,大部份的證據指出,這九項的運作可能會像《三劍客》,「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展開英文



  • 濫伐森林、逾越土地的極限,可能的後果是破壞氣候系統維持穩定的能力,事實上,故事的情節可能顯示為氣候挑戰,還算可以應付,如果考量整個永續發展挑戰的話,這是人類發展大爆炸的圖解,當放入星球極限的安全運作空間時,圖中的粗黑線所圍出的即是安全運作空間量化的極限,如同這份分析所示,中間的黃點是我們的起始點,工業化前的點,我們很明顯地處於非常安全的運作空間之中,50 年代時,我們開始多元發展,到了 60 年代,已因為綠色革命和哈柏法,從大氣中固氮,今日,人們從空氣中取出的氮氣量遠高於整個生物圈自然的轉換所得,我們一直到 90 年代初都還算沒越過氣候極限,事實上,在 Rio 之後,今日,我們所處的情況是約有三項極限已被逾越,多元生態滅亡的比率已是人類歷史中第六次絕種時期,恐龍絕跡是其中一次,因為氮氣與氣候變化,但我們在其他方面仍擁有一定程度的自由,可是邁向極限的速度驚人,在土地、水、磷和海洋等方面,但這也啟發了一項新作為來指引人類文明,將光明照向我們那到目前為止一直都被過度賦權的工業載具,後者的運作模式好像我們僅能開在黑暗筆直的高速公路上,問題是,這到底有多暗?永續發展是個烏托邦嗎?好像並沒有科學這樣提及。


    事實上,有很多的科學指出我們可以做到這個轉形的改變,我們有能力移向一個全新、具創意,一個能變形的工具,橫跨所有領域,當然,情節會是地球上 200 多個國家必需同時開始移向同一個方向,但那會徹底地改變我們的管治作法,從現在線性的指揮與控制思維,在看待效率與最佳化時,移向較具彈性,較能調適的方法,我們可以辨識出其中餘裕,無論是在社會或環境系統之中,這是能處理一個全球變化大時代的關鍵所在,我們必需要有所堅持,還要有維續社會與生態系統的能力,才能禁得起震撼,並保持在理想杯深中,我們要有變形的能力,從危機走向創意,並在危機之後站起來,當然,還要能適應無可避免的改變,這是一種新作法,我們還未有任何關於這方面的治理,但有沒有人在做呢?是否有任何成功的範例?關於這種心境轉換應用於地方層級上,Yes,事實上是有的,而且名單愈來愈長。

    展開英文



  • 還有一項好消息,例如,拉丁美洲,犁耕為主的農業系統,像 50 和 60 年代一般,基本上,會將農耕領向死巷子,農產愈來愈少、破壞有機物質,還有基礎的生計問題,巴拉圭、烏拉圭,還有像巴西等國都在邁向創意與創投,農夫們與科學家合夥進行不翻土系統的農業革命,結合覆蓋耕作與適應當地的技術,那在今日的某些國家,舉例而言,已達致巨幅的增產,在執行覆蓋耕作與不翻土耕作的區域,不僅產出更多的食物,而且降低了碳排放;澳洲大堡礁是另一個成功的故事,若非透過觀光業者、漁夫、澳洲大堡礁當局和科學家的實作,大堡礁註定消滅殆盡,如果還是以目前方式管治的話,全球變革、美化〔不清楚〕文化、過度漁獵和非永續的觀光,全加在一起後,讓這個系統真的化成一場危機,但機會之窗是創意和新款心境,那在今日已引領出一種全新的管治策略來建立具復原力,承認功能互補的重要性,並將整個系統視作一體來投資,並在系統創造出更多的功能互補條件。


    瑞典,我的國家,有一些其他的範例,南瑞的濕地,在許多國家看來是會導致洪水的污染之境環繞在都市周邊區域,但同樣的是,一場危機、新合作關係,在地主角,將這些轉形成一個關鍵的永續都市計劃元素,所以,危機帶出轉機,未來又如何呢?未來當然會有一個巨大的挑戰,那就是餵飽全球 90 億的人口,我們不僅需要新的綠色革命,而星球極限也顯示出,農業必需要降低溫室氣體排放,而且,基本上,必需要在目前的土地上執行,我們無法再擴張,因為那會侵蝕星球極限,我們不能繼續像今日一樣的用水,全球 25% 的河流甚至流不入海,我們需要轉形,有趣的是,而且是依據我的與他人的研究看來,像非洲,我們已證實就算是最脆弱的少雨型農耕系統,透過創意與額外的灌溉,彌補乾季與乾旱的水分不足,永續的衛生系統將廁所中的養份回饋到農夫的田中,還有翻土系統的創新,我們可以將產量提高三到四倍,就在目前的土地上。

    展開英文



  • Elinor Ostrom,最新的諾貝爾經濟獎桂冠得主,從全球的實際觀察中指明,我們可以管治共同議題,如果我們投資信任、在地、實際作為的合夥關係,加上跨尺度的制度創意,還有當地主角,全力在一起,便能處理全球共同議題,其範圍巨大,但就算是在強硬政策上我們還是有創意,我們知道,必需從對石油的依賴,快速地在短期轉向低碳經濟,我們該怎麼做?每個人都在談碳稅(沒用)、排放交易,但舉例而言,一個政策措施,政府對能源系統的電力收購制度已行之各方,從中國在海上架風力發電系統,一路延續到美國,只要是可再生能源的投資,都可獲政府保證價格的收購,然後可以補助窮人用電,助民脫窮,在能源方面解決了氣候的問題,並同時激發了創意,範例之多可以很快的破表,且是星球的層級,無疑地,這其中有機會存在,我們還可以列出很多範例,關於全球轉形的機會,這些之間的關鍵,紅線,是心境的轉換,從將我們自己單純推向黑暗未來的勢態,移向取而代之的〔不清楚〕未來,並說:「地球的遊樂場在哪?星球極限為何?在其中我們可以安全地運作」,然後,尋回其中的創意所在,但,當然,情節清楚顯示,漸進的改變並非選項之一,科學證據提到的是,他們好像在說刺耳的新聞,我們正面臨最大的轉形發展,就從工業化以來,事實上,往後 40 年我們必需做的事會更戲劇性且更令人興奮,對比於我們已做過的事,當我們來到今天這塊田地的勢態,科學指出,Yes,我們可以達致一個繁榮的未來,且在安全的運作空間中,如果我們同時具進、全球協作,從在地到全球範圍,採取轉形作法,在一顆有限的星球上建立復原力,感謝聆聽,(掌聲)。

    展開英文